首页 经验 正文

街道办强拆鱼塘被判赔380万无钱支付,一场鱼塘风波的启示

在重庆市璧山区,一场由街道办强拆鱼塘引发的风波,不仅让养殖户万朝林夫妇心痛不已,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场风波的核心,是街道办因违法强拆被判赔380万元,却声称无钱支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招商引资的甜蜜陷阱

万朝林夫妇是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的养鱼能手,从十多岁起,万朝林就开始学习养鱼,并与妻子殷正兰一道在陈家桥一带从事养鱼行业,2007年前后,相邻的璧山县大路镇(今璧山区大路街道办)在搞招商引资,四处邀人前去从事渔业养殖,万朝林夫妇被镇长亲自开车接去考察,并被当地的“十里千亩”渔业生产(垂钓)示范基地所吸引,他们与人合伙养鱼,后来更是与大路镇三台村村委会以土地流转形式签订了30年养鱼合同,承包了当地120余亩鱼塘。

他们投入数百万元资金,扩大规模修建公路和临时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并重新购买设施设备,那时夫妻俩吃住都在鱼塘边,每年售卖的鱼亦有几十万斤,主要是批发,有时也卖给一些钓鱼池,他们的养殖场生意兴隆,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深夜强拆的噩梦

好景不长,2021年3月的一天,万朝林夫妇突然接到通知称他们的鱼塘要关停整治,他们曾多次与璧山区大路街道办商谈赔偿问题,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2021年8月13日深夜,一场噩梦降临了,睡梦中的殷正兰突然被一阵狗叫声惊醒,她发现有人正在砸监控,她以为有人要来偷鱼,马上向大路派出所报警,但民警回复称这是大路街道办的行政行为,他们要拆除鱼塘。

天亮后,多辆挖掘机开来,强行掘开鱼塘堤坝放水,更令人没有料到的是,当地村民以及附近沙坪坝、北碚、铜梁的人闻讯开车前来鱼塘捞鱼,万朝林夫妇哭着喊哑了声音,依然没能阻止住他们,数百人蜂拥而至,带着渔网等工具,将鱼塘里的鱼捞得一干二净,公路一侧停满了车,被大水冲走后漂浮在水面上和鱼塘边的死鱼到处都是。

法院宣判的正义

这场强拆事件让万朝林夫妇痛心疾首,他们亲手经营起来的养殖场一夜之间被毁掉,他们以养殖场名义将璧山区大路街道办告上法庭,经重庆市第一中级法院指定管辖,2022年1月25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法院受理此案,并于同年6月13日公开开庭审理。

沙坪坝区法院审理认为,作为被告的大路街道办对原告养鱼池予以强制放水拆除,未能提交相关法律法规证明其具有该法定职权,根据《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不符合标准造成环境污染的鱼池,应由环保部门负责查处,街、镇政府并不具有该职权,大路街道办对原告养鱼池予以强制放水拆除的行为缺乏职权依据,2022年6月29日,该法院一审宣判称,大路街道办当天的强拆行为违法。

在法院确定大路街道办强拆行为违法后,万朝林夫妇又以养殖场名义将璧山区大路街道办告上法院要求行政赔偿,经指定管辖依旧由重庆市沙坪坝区法院受理,庭审时,该养殖场提出13项赔偿请求,索赔金额共计3158万余元,其中包括强拆造成的设备设施损失费650万余元、鱼类损失637万、经营损失500万以及给原告造成无法经营的一次性补偿1000余万元等。

此案审理时,被告曾申请对原告养殖鱼及鱼苗损失进行司法鉴定,沙坪坝区法院遂委托一家有资质的公司进行评估鉴定。《评估报告书》载明,经现场查勘,原告有9个鱼塘,现已全部荒废,现场仅存少许自动投料机与增氧设备,养殖功能已经丧失,无法进行正常养殖,通过评估材料分析,原告是以麻鲫鱼养殖为主的高密度养殖鱼塘精养模式,套养草鱼、黄辣丁鱼、鲢鳙鱼,各类鱼流失37万余斤,2024年5月31日,沙坪坝区法院宣判称,大路街道办赔偿原告包括流失的鱼类以及设施设备等损失379.9万余元及相应利息损失。

无钱支付的尴尬

判决生效后,万朝林夫妇却多次要求大路街道办支付那笔379.9万余元的判决款及相应利息,但璧山区大路街道却回应无钱支付,2024年9月13日,沙坪坝区法院对养殖场提出的强制执行申请立案受理,但时至2025年3月28日,他们仍未收到一分钱判决款。

璧山区大路街道办李姓负责人回应称:“我们确实没有赔付能力,目前没有,但我们现在在努力,用国有资产让他们来认,要么他们自己认一部分,要么通过法拍来赔偿,这个事我们一直在积极地作为。”这样的回应显然不能让万朝林夫妇满意,他们辛苦经营的养殖场被毁,损失惨重,却得不到应有的赔偿。

潜在影响与启示

这场鱼塘风波不仅让万朝林夫妇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让我们看到了街道办在行使职权时的任性和无序,也让我们看到了法律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时的力量。

这场风波暴露了街道办在行使职权时的任性和无序,作为一级政府机构,街道办应该依法行政,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在这场风波中,大路街道办却未经法定程序就擅自强拆鱼塘,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更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这场风波也让我们看到了法律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时的力量,虽然万朝林夫妇在强拆事件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们没有选择沉默和放弃,而是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经过法院的审理和判决,他们最终获得了应有的赔偿,这让我们看到了法律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时的重要作用和力量。

这场风波还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政府应该加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公民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法治的社会。

这场鱼塘风波虽然让我们看到了街道办在行使职权时的任性和无序,但也让我们看到了法律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时的力量,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的头脑,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加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